官方通报裴钢等人学术不端调查结果!饶毅正式发文再举报裴钢论文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饶毅 裴钢 张曙光 官方通报裴钢等人学术不端调查结果!饶毅正式发文再举报裴钢论文问题!

官方通报裴钢等人学术不端调查结果!饶毅正式发文再举报裴钢论文问题!

2023-10-14 0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9年年末,学术圈曾有两则重磅新闻引起了大家对学术不端这一话题的讨论。

第一则是,在2019年11月29日,互联网流传一封举报信,信中内容曝出一则学术圈重磅事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实名举报武汉大学教授李红良、中科院院士裴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教授耿美玉论文涉嫌造假。

网传举报信

当时饶毅对该网传举报信回复称——“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第二则是2019年11月14日,有外籍人士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一位在中国赫赫有名,并担任某顶级高校校长的学者的多篇论文中发现疑点,怀疑是生物医学领域常见的“用 PS 代替做实验数据”造假行为。

学术圈内陆续有多人指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即为卷入此事的当事人。

因为这些学术不端直指“学术圈大牛”,在当时引起了学术圈的轰动讨论,事后,官方说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但一直未有最新调查结果公布。

2021年1月21日晚,据科技部官网,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了《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其中通报了网络反映的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

至此,跨度一年之久的“学术圈大牛”学术不端事件暂时有了定论,但就在官方发布通报后的几个小时,饶毅在自己的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文,正式举报中科院裴钢院士论文涉嫌学术不端。

在文中,饶毅强调:这是本人第一次向中国科学院举报该文涉嫌不端,也是本人第一次正式向任何机构举报该文涉嫌不端。

科技部通报!

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裴钢、饶毅论文均未发现有造假

据科技部官网,1月21日晚,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发布了《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全文如下:

针对网络反映的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在21个部门参加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框架下,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分工负责、协同配合的联合工作机制,组建高层次复核专家组,依据《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开展调查处理。在单位调查、部门审核的基础上,复核专家组赴实地检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集体讨论形成复核结论,最后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形成处理意见。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如下。

一、对曹雪涛院士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对网络质疑曹雪涛院士的63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剽窃和抄袭,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室管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曹雪涛院士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1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1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1年,责成其对被质疑的论文回应质疑并进行勘误,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在工程院相应学部通报批评。

二、对李红良教授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对网络质疑李红良教授的2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数据处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李红良教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2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2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2年,责成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

三、对耿美玉研究员论文的调查结论及处理意见

对网络质疑耿美玉研究员的5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论文存在少量图片误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科研诚信提醒谈话。

四、对裴钢院士论文的调查结论

对网络质疑裴钢院士的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对饶毅教授论文的调查结论

对网络质疑饶毅教授用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2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

本次调查发现相关科研人员在数据管理、实验室管理、团队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暴露出对科研作风学风建设重视不够、要求不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科研人员要继承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珍惜学术声誉,严守科研诚信,保持优良作风学风,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为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从事科学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医院、企业等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完善成果管理、数据汇交、论文发表等管理制度,加强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格监督管理,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对学术不端问题严肃处理。

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联合工作机制

2021年1月21日

官方通报完裴钢院士论文未发现造假后不久

饶毅正式发文举报裴钢涉嫌学术不端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官方的这份《调查通报》发布后不久,饶毅教授在其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了其举报裴钢院士的邮件。

图片来源:饶议科学

文件全文如下: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

裴钢主任

欧阳钟灿、翟明国副主任

丁汉等委员

兹正式、公开举报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裴钢为通讯作者的文章涉嫌学术不端。

这篇文章于1999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Ling K, Wang P, Zhao J, Wu Y-L, Cheng Z-J, Wu, G-X, Hu W, Ma L and Pei G (1999) Five transmembrane domains appear sufficient for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unctional five-transmembrane domain chemokine recepto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96:7922-7927.

以下简称该文为“林-裴 (1999)”。

这是本人第一次向中国科学院举报该文涉嫌不端,也是本人第一次正式向任何机构举报该文涉嫌不端。

全世界的科学界都公认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七重跨膜蛋白。几百个GPCRs都是这样的。1999年全世界科学界是这样公认的,2021年全世界科学界还是这样公认的。这二十一年来,全世界全部教科书没有一本因为 “林-裴 (1999)”论文而改变共识。

具体被批评的是, “林-裴 (1999)”论文在图3、4、5中显示CXCR4和CCR5两个GPCRs可以只要五重跨膜就能够起功能。对于全世界的共识(七重跨膜起功能)来说,这一发现,如果是正确的,是非常大的突破。因此不可能没有人试图重复。

对于一个重要突破是否能够重复,是验证其可靠性的关键。在“林-裴 (1999)”论文发表21年·之后,没有任何实验室发表了能够重复这些结果的论文,也就是证明了CXCR4和CCR5两个GPCRs只要五重跨膜就能起功能作用。

其中,裴钢实验室就没有发表重复自己工作的论文。

在2020年12月4日上午上海徐汇区的一个法庭上,裴钢承认,他实验室还有第二篇文章,证明CXCR4和CCR5两个GPCRs可以只要三重跨膜、一次跨膜就能够起功能。这一承认可以通过法庭录像证明。

如果CXCR4和CCR5可以不用七重跨膜,只要三重或一次跨膜就起作用,这是生物学界的天方夜谭。事实上,在我当年指出他实验室结果不能之后,裴钢自己也不敢相信,从而不敢发表所谓第二篇论文。他现在在法庭上声称不记得我告诉他我实验室重复了他实验室的工作,那么怎么解释我会知道他有第二篇、没有发表的文章?

在2020年12月4日法庭上,因为我指出全世界没有任何人能够重复他实验室1999年的结果,裴钢用这篇没有发表的文章作为有人重复了的“林-裴 (1999)”的证据。

那么现在就容易验证裴钢是否撒谎:如果他相信第二篇文章,里面既验证了五重跨膜的CXCR4和CCR5能起功能,又发现了CXCR4和CCR5三重跨膜和一次跨膜就能起功能,那么他应该发表这篇论文,而不是不敢发表。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就是他主编的英文杂志,现在还有1999年没有的PLoS One等不用同行评审的杂志,也很容易发表。他应该发表出来。

裴钢如果大大方方把第二篇文章公布于众,我也认为他真相信他的实验室没有人造假。如果裴钢不敢发表他本人已经当庭承认的第二篇文章,有理由推测他自己就怀疑自己实验室有人造假。

如果裴钢继续坚持自己实验室的论文没有学术不端,不用听信裴钢或我个人任何一方的意见,按照国际金标准,非常简单:重复实验,如果能够验证就可以还裴钢实验室一个清白。

中国科学院道德委员会,不用采信任何个人观点看法,应该请第三方重复“林-裴 (1999)”论文。

如果“林-裴 (1999)”论文的结果可以被中国科学院道德建设委员会邀请的第三方严格重复,那么饶毅就应该公开道歉。

如果“林-裴 (1999)”论文是错误的,那么就应该按国际惯例,由裴钢致信《美国科学院院刊》提出撤销论文。

澄清GPCR到底是七重跨膜还是五重跨膜、三重跨膜、一次跨膜起功能作用,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对教育生物学和医学的学生有普遍意义。所有教科书,包括所有中文教科书的标准内容认为GPCRs是七重跨膜起作用。如果裴钢坚持错误,那么就导致中国所有老师在教这一部分内容时的难堪:是按世界标准继续教七重跨膜,还是按中国裴钢一个实验室、“林-裴 (1999)”一篇论文教学生说GPCR是五重跨膜。

谬误不会因为裴钢一人在中国有权势就能变成真理。

饶毅

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 晚10:25分

值得注意的是,饶毅在文件中强调了:这是本人第一次向中国科学院举报该文涉嫌不端,也是本人第一次正式向任何机构举报该文涉嫌不端。

似是回应了之前网传的那份未发出的举报信。

在官方通报裴钢论文未发现造假后,饶毅就正式发文实名举报裴钢涉嫌论文造假的学术不端问题,时间点倒也颇值得人寻味。

不知道官方会不会对此再次进行新一轮的调查取证。

MIT 学者张曙光:饶毅对裴钢的指控有误

图片来源:Pixabay

根据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结构实验室(Laboratory of Molecular Architecture)首席研究员张曙光于 1 月 22 日致函饶毅,就后者 21 日晚在其个人公号“饶议科学”上“正式举报林-裴(1999)论文涉嫌学术不端”一文发表看法。

根据科学网公开的信件全文,张曙光认为饶毅没有认真阅读相关科学文献,对裴钢论文的指控是错误的,并且没有对指控动机进行解释或证明。张曙光表示,自已团队已于 2020 年在 Cell Press 旗下的学术期刊 i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Non-full-length Water-Soluble CXCR4QTY and CCR5QTY Chemokine Receptors: Implication for Overlooked Truncated but Functional Membrane Receptors”的论文,这一研究支持了裴钢 1999 年 PNAS 论文中报告的结果,也表明只有 2 个或 3 个跨膜片段的 CXCR4 和 CCR5 突变体能够显示出配体结合活性、能够定位到细胞质膜上、并能够进行细胞信号转导。此外,张曙光列出了 Helen Wise 的综述论文“ The roles played by highly truncated splice variants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J. Mol. Signal., 7, 13 (2012)】,其中也描述了许多此类截短但具有功能正常的受体。

张曙光在信中向饶毅写道:“您在不熟悉相关科学文献的情况下提出的指控,在科学和伦理上都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作为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哈佛大学受过训练的科学家、华盛顿大学和西北大学的教授,您理应知道,任何指控都必须基于有效的科学证据。您鲁莽的指控,对于被指控者,尤其是年轻科学家的科学声誉和科研生涯造成极大损害。我认为您的指责完全没有道理,您必须真诚地向裴钢博士及其同事道歉。”他还表示,所有指控和指控都必须基于事实,会全力支持在中国各个层面将学生和院士的科研不当行为斩草除根。

此外,“科学网”还公开了受饶毅质疑的裴钢 PNAS 论文的三位一作凌堃(梅奥医学中心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副教授)、赵简(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和王平(同济大学医学院 教授)联合提供的相关综述材料。材料列举了多个天然存在的 GPCR 少于 7 次跨膜截短变体,为研究结构功能关系而人为制造的缺失跨膜区或胞内环的 GPCR 截短变体,以及能够激活 G 蛋白信号通路的非七次跨膜的其他膜受体。

张曙光信件全文,以及受质疑论文一作提供的综述材料请查看。(科学网)

饶毅再发文:不反对邀请诺奖得主主持裴钢论文调查

在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公开针对裴钢论文的举报信后,饶毅于 1 月 22 日中午。邮件内容显示,饶毅订正了上一封举报信中的细节,强调了需要重复验证的核心问题和细节(验证 5 次跨膜 GPCR 蛋白功能的实验),并提出不反对中科院道德建设委员会邀请裴钢博士后导师、201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Robert Leftkowitz 主持调查或向他咨询国际惯例和程序,也不反对与 Robert Leftkowitz 同获 2012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 Brian Kobilka 主持、参与调查或提供咨询。

饶毅在邮件中称:“为什么要认真调查?因为今天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挑战:中国科学院内有人试图通过歪曲的过程和程序,放走学术不端,这种调查有严重后果,它起的作用等于是定义‘中国科学界永无造假’。中国科学院在上次调查过程中,从来没有找过我,据说还有很多正常的国际惯例的程序也缺乏。放跑一个人两个人看起来小事,当‘小事’是范例的时候,就是很大的事情。”(公众号“饶议科学”)

文中涉及到的当事人简介

饶毅

饶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未来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知识分子》主编 。

“牛”教授回国

饶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美国取得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后第一个全职回国工作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早在1995年,饶毅就开始帮助中国的生命科学发展,在中科院上海神经所的创建和后来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建设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院士落选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314位有效候选人,饶毅和施一公均位列名单之上。同年8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在媒体公布,选出初步候选人145位。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此前呼声极高的饶毅出局。不过,施一公仍然上榜。这一消息在科学界知名网站科学网上挂出不到1个小时后,饶毅在科学网实名博客上予以回应,标题直截了当:“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红良

李红良,现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 ABSL-III 主任、兼任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裴钢

裴钢教授 1999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 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Cell Research》主编和国际多种学术刊物编委。并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第四届、第五届专家顾问组成员,「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一届专家组召集人,国家重大基础平台建设专家组成员等。2006-2017年曾任同济大学校长。

耿美玉

耿美玉,1986年获得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系药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药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2006年任职于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至201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至201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党委书记;201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

她是“国产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特钠胶囊的发明人。

曹雪涛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曹雪涛为免疫学专家。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体主席、亚太免疫学会联盟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此外,曹雪涛任职多家学术刊物,创办《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并任主编,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共同主编、任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副主编, 任Cell、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Advances、eLife、Cell Research等编委。

曹雪涛以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等发表SCI论文230余篇,引用1万余次。

—END—

信息来源: 募格学术(ID:mugexueshu)整理自科技部、饶毅科学、募格学术此前报道等;科研圈整理自科学网、“饶议科学”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